本期公司专刊"走进一线"欣然而至,率先上榜的是我们城市公司和专业公司的几位主要带头人和骨干中坚。随着他们的娓娓道来,一幕幕心中的责任、勤奋的身影、智慧的迸发、满脸的汗水、出错的沮丧、拓展的英姿、突发的险情、艰苦的谈判、耐心的劝导、热销的人群、喧腾的工地、入住的喜悦……真实的场景沁人肺腑。
提起一线,那里就是舞台,那里就是战场,那里就是启蒙,那里就是体验,那里就是价值,那里就是辉煌……
穿越一把,我们公司的一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是摸爬滚打的一线,就是迎难而上的一线,就是不辞辛苦的一线,就是身先士卒的一线,就是青年成才的一线,就是事业基石的一线。公司的发展历程不就很有说服力吗?!
时过境迁,经济发展了,环境改善了,条件优越了;但政策严厉了,市场严峻了,竞争白热了,利润微薄了。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虽然我们还做着既有阳春白雪、也不乏下里巴人的那些事儿,但身肩的责任和使命已非同日而语,身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与时俱增。我们的一线也从全中国人的北京,辐射到了环渤海、长三角和江浙一带等等。地域的差异,逼迫我们快速的适应;项目的竞争,激发我们敏感的出招;薄利的销售,震醒我们精心的节省;公司的明天,倡导我们高效的运营。可喜的是,通过一线的打拼,我们稳住了脚跟,步入了同类型产品市场的领先行列,同时为公司后续的增长打下了较好的地域基础。感谢大家的付出,感谢一线的兄弟姐妹们!
走进一线,也是公司管理体系和制度的设计及执行。一线的岗位和工作,直面市场、身临客户、沟通当地、合作供方,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有清晰的头脑、独挡的技能、到位的执行、专注的深耕、密切的交流、出色的配合、领导的当先和最重要的——全局的观念。
一线的任务和工作都有衡量的指标,公司施行绩效考核制度也已经多年了。公司不断完善和调整考核办法和关键指标,目的只有一个:怎么利于企业发展、怎么利于企业赢利、怎么利于员工的切身利益。
我们的项目周期,短则三年五年,长则八年十年,如何能保证项目的价值和持续赢利的能力呢?这肯定需要我们认真的盘算和适时的调整,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那些事儿,而要考虑得更科学、更合理一些,要快速适应和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经验告诉我们:加快周转,就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走进一线,公司本部部门与一线的城市公司,从业务职责和分工上要进一步紧密配合,承担起不同的责任,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日常工作中,本部职能部门更多体现在对或专业、或技术、或战术的评判和指导层面,这些固然符合公司制度的要求,但一线城市公司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刚需"是什么呢?本部部门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了吗?我们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及时地给一线支持、指导和评价,而这些又正是一线需要和或缺的,也是前瞻性的,做到了事半功倍吗?同时,一线的重要工作和安排,是不是都坚决贯彻了公司的要求了呢?在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和实施方案上,公司本部部门与一线之间,以及一线的部门之间,是否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联动,而形成了高度一致的意见及做法了呢?对很多工作和具体事情的处理上,是不是更需要多一些举一反三的思考,从而规避一些失误的发生呢?……这些问题都值得公司上下深刻的反思,也有待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走进一线,使我们更清楚自身的责任,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正确使用自身的职权高效进取。影片《天鸿·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过去的风采,"走进一线"给我们展示了今天的乐章。愿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一线,历练成长,也期望公司本部部门更多地为一线着想,为一线工作铺路搭桥,提升一线综合专业能力和公司整体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