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端。建县于2200多年前的秦代,时称"钱唐",至隋开皇年间改称杭州,其名自此始。杭州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古迹众多,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璀璨而神秘的良渚文化与古长城遗址、古长安兵马俑遗址,并列为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而五代吴越和南宋的两代建都,历时200余年,历经繁荣蜕变,为中华文明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号称"东南第一州"。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用他阅历人间后的至诚赞叹给予杭州至高无上的冠冕——"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千百年来,描述杭州的诗词绝句数不胜数,只这几个字最深印人心田。历来能成为最忆的事物,必有她独特的过人之处。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布衣百姓,能书的多少要扮作骚客精雕细琢地刻画纸上风雅;不能书的倒也竞相折腰饱览满眼风情。诗书在杭州的灵气与婉约面前显得绵白无力,水墨难以描绘这内蕴深沉的文化古都万分之一。
杭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文风炽盛,有众多的文士骚客,生于或履职与此。唐代诗人白居易、北宋文豪苏轼、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明清文学家张岱、思想家章太炎,以及近代大儒马一浮、鲁迅、郁达夫、茅以升、夏衍等一批文人在杭州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提高了城市的品位。
其不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富裕的市民阶层,使得这个城市早早地接受了"休闲",享受着"休闲"带来的独特的茶文化。"虎跑水,龙井茶",杭人饮茶的历史甚早。确实,茶坊是这个城市市民文化的一个缩影。在杭州,随便问路人,都能报上好几个茶馆的名称来。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早已对杭州的产茶区有过详细的描述。
到杭州不访古是说不过去的。这座自秦朝以来建城的吴越古都,"古"不只在西湖和雷峰塔,杭州的古更多的散落在市井中的建筑。杭州是一个融合程度很高的城市,徽派建筑、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在此都有了各自的融合和演绎。清河坊、梅花碑一带是这种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中山中路上的浙江兴业银行,又称羊坝头大银行,磐石般的花岗岩建筑,宏伟大气的门楼,装饰性很强的阳台,弧形的铁栅门窗拱顶,都呈现出欧式的建筑风格,而楼内的中式的楠木雕花装饰,又使它显得中西壁和,非常和谐庄重。
清秋的杭州最惬意的莫过于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独自一人或相约三五好友,漫步在静寂的苏堤,享受无尽的阵阵凉风,看月下的西湖安静祥和地泛着银光,你便自然地想起"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那些传诵千古的诗句,你便会明白白居易为何最忆是杭州了。这样的夜晚,山如青岱水如绸,人的心也不由的柔软起来,飘忽起来,这个时候,或许你就理解了什么是天人合一了。
人言道西湖有三绝:"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但是孤山景色优美,游人特别多,都喜欢到此游览,所以"孤山不孤";《白蛇传》中白蛇娘子与许仙雨中在断桥相逢,借伞定情,由于此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相传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长桥送别,来回走了十八里路,也称十八里相送,其实此桥并不长。
苏堤俗称苏公堤,是因我国著名诗人苏东坡在西湖治水而得名。北宋时期,苏东坡第二次出任杭州太守。原来风光如画的西湖,葑田已占湖面一半了。此时,无雨既旱,遇雨则涝。是年杭州大旱,本来可以引水灌溉农田之便的西湖,已无法发挥作用。苏太守见状,心痛如刀绞,于是,疏浚河道,整治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横贯湖南北,全长2.8公里。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堤的美丽不仅在于它在秀丽的西湖中穿越而过,还因为堤上种满了形态优美的香樟树及其他各种植物,是一条全年都常绿的长堤,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给西湖的一份宝贵财富,是原"西湖十景"之首。
春有柳浪之莺,夏有曲院之荷,秋有平湖之月,冬有断桥之雪。天竺山领袖群峰;北高峰遥相对峙;南屏山以怪石嶙峋见称,五云山以林壑幽奇名世。湖山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登山兼可眺湖,游湖亦并看山。如此这般,就让你无端生出些缠绵的意境来,似远似近,若即若离。只恨这湖山为什么不是搁置在你的案上,终日把玩。那么,你只需在黄昏时分登上吴山顶的江湖汇观亭,所有的一切便如盆景般尽收眼底,正应了亭上那对名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这座城市原本就是一幅水墨丹青,一阙诗词小令,诗无定解,丹青写意,一切尽在传神,一切尽在言外。散步在杭城的小道中,依靠在杭城的廊桥旁,空气中略带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任谁人都难以抗拒这方水土的厚爱。诗意人居,天堂之城,只此一遇,再无他求。
(杭州公司/提供)